来源:卡博网 作者:易佩富 陶瑛瑛
一、利用普通发票偷税的形式
冒名顶替———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其他单位的发票,然后用来开具。例如,一些不法分子从破产企业或停歇业企业得到一些未用完的发票,然后将这些发票开具给一些财务管理不严密的单位。
张冠李戴———一些个体工商业户和私营企业主,平时不领或少领本行业的专用发票,在销售商品时,开出的销售发票是其他行业的专用发票。例如,应该用工业企业专用发票的,却用服务业发票或商品流通企业发票;应该用餐饮业发票的,却用广告业发票;应该用零售企业发票的,却用批发企业的发票;应该用房地产开发企业专用发票的,却用建筑施工安装企业的发票等等。
大头小尾———一些不法经营者在开具销售发票时,开出发票上的金额、数量是“大头”,而发票存根联上的金额、数量则是“小尾”,两者之间可能相差“十万八千里”。例如,税务稽查机关在对一家商店的检查中发现,该店的一张发票存根联上只填了2只挂钟,销售额60元;而实际销售了1万只挂钟,销售额30万元,两者之间相差299940元。
以假充真———一些不法经营者开具伪造的、作废的发票。伪造发票是一些地下印刷厂私自印制的发票;过期作废的发票是指1994年分税制前使用的发票。
二、发票检查的技巧
审阅法———通过对发票的外观和所写的内容进行认真审查,从而查出冒名顶替、张冠李戴等形式的违法发票。
审阅发票的外观。首先,检查发票式样是否端正,横竖是否垂直,票边是否整齐。其次,检查发票字体和大小等是否规范,有无字体不一、大小不匀称,以及文字大小写混用的现象。再次,检查发票印刷质量是否粗糙,有无墨油不匀,特别是水印花纹模糊、看不清的问题。
审阅发票上的章印。一看章印形状是不是椭圆形。真章印除外框为粗线条外,框内还有一道细线条的椭圆线。二看监制章内容是否正确。上半部分应写有“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”字样,中间是某一地区的名称,下半部分则是“国家税务局监制”或“地方税务局监制”字样。
审阅发票的经济内容。一是检查发票上填写的商品名称与发票类型是否一致。例如商品明明是工业产品,而发票则是服务业通用发票。二是检查发票上填写的商品名称与开出单位的性质是否一致。例如发票上的商品名称是松木方,而开出单位则是烟酒商店等。
核对法——将接受单位的发票联,与开出单位的存根联相核对。
首先,不能对每一个单位都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查,而应有重点、有针对性地进行核对。在检查中,应该对被查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。例如一家单位今年的销售额与去年相比基本一致,但今年成本增加较多,这家单位就有可能开了“大头小尾”发票,应当进行核查。
其次,对单位缴销的发票,每年至少应该进行一次专项核对。重点核对那些复写纸笔迹异常、有可能开了“大头小尾”发票的存根联,进行随机抽样核对。
综合法———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查方法,对企业开出的发票和接受的发票进行检查。
一是同时运用比较法、核对法。先对企业开出的发票,进行月与月或本期与上年同期的比较。如果发现销售大户变成了一般销售户,或销售客户由十多家变成了几家等不正常现象,则再使用核对法,进行针对性的核对,就有可能查出“大头小尾”的问题。
二是同时使用审阅法和查询法。例如检查中发现一家单位接受的发票中,开出单位的章印总是盖得很浅,看不清楚,而且是外地的。这时就需再使用查询法,即向外地有关税务机关进行询问,可能查出冒名顶替等问题。
三是同时使用审阅法、盘查法、核对法。对重点单位实施了审阅法后,仍不能发现问题时,再使用盘查法和核对法。突击抽查这个单位的销售合同或成品仓库的出库单,将所查的销货合同、出库单上的数量和单价,与相对应的发票进行比较,看三者之间的数量是否一致。